四期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读者中心 >> 过刊浏览 >> 2010年 >> 四期 >> 正文

三十年来的“孰与”结构研究

日期:2020年12月23日 15:17    浏览量:[]    作者:陈仕益 来源:
标题: 三十年来的“孰与”结构研究
基金项目:
关键词: 孰与;类型;源流;功能;研究;评介;
摘要: 古汉语语法学界三十年来的"孰与"结构研究,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。(1)"孰与"结构的类型研究。此前,马建忠发现它有介宾结构、越位前移的小主语"孰"+介词"与"两种结构类型;三十年来,人们又发现它还有主谓结构、本位小主语"孰"+介词"与"两种类型。(2)"孰与"结构的源流研究。这里的"孰与"结构专指马建忠的第二种。这方面的成果之一是丰富了吕叔湘先生的"孰与"来自"……与……孰……"说的内涵。比如,林海权探讨了二式的转化步骤,郭锡良、李玲璞说"孰与"固定后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,方文一探讨了"孰与"句的结构要素和结构模式。成果之二是"……与……孰……"向"孰与"句演变的时代定位研究。其中,康绳法先生的意见是:"……与……孰……"句出现于春秋早期;"孰与"句在战国中期出现时,"……与……孰……"句还占压倒优势;到战国晚期和秦朝,"孰与"句已占压倒优势;在西汉口语中,"孰与"句几乎完全取代了"……与……孰……"句的地位。(3)"孰与"结构的功能研究。这里的"孰与"结构也指马建忠的第二种。清儒王引之认为它表比较,三十年来的研究表明,它还能表选择。
下载地址:

三十年来的_孰与_结构研究_陈仕益.pdf    已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