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 | 自是先生游物外,非关此地独超然——论苏轼超然精神的哲理内涵 |
---|---|
基金项目: | |
关键词: | 自是 先生 物外 此地 超然 苏轼 精神 哲理 内涵 |
摘要: | 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)十一月,苏轼赴密州知州任。次年十一月,治园圃庭宇,修葺园北旧台以供游观,其弟苏辙名其台为“超然台”,苏轼本人有记,苏辙、张耒、文同等有赋,而朝廷重臣文彦博、司马光等均寄诗贺之,成为一时盛事。此后千余年间,超然台因《超然台记》而美名流芳,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登临志胜、题诗抒怀的名胜古迹。其实,超然台本身并无什么特异之处。苏找到密州一年来,旱灾肆虐,蝗害横行,盗贼滋生,州民面临着饥馑和盗贼的威胁,可谓多事之秋。作为一州生民的父母官,苏拭忙于对付天灾人祸,日夜辛劳,工作压力很大;甚至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遇到困难,不得不与僚属一道四处采摘杞菊充饥,那情景应是相当艰难的。然而,生性乐观且性喜山水的苏拭,并未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改变其兴趣和好尚,在民情稍安的 |
下载地址: |
上一篇: 苏轼画论与宋画中的迷局——绘画的沉思与沉思的绘画之四
上一篇: 十五大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的新突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