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时期沱江流域旱灾时空分异特征研究
蔡 群,邓浩俊
(肇庆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,广东 肇庆 526061)
摘 要:通过系统收集旱灾数据,构建标准化的量化指标,建立旱灾数据库,并使用数理统计和地理统计方法进行时空特征分析。研究表明,明清时期沱江流域旱灾可划分为四个阶段:1368—1426年的旱灾较少期、1427—1649年的旱灾频繁期、1650—1776年的旱灾沉寂期、1777—1904年的旱灾密集期。其中,16世纪和19世纪旱灾较为频繁,19世纪旱灾影响程度最大。旱灾相对集中于4至9月份,以春旱、夏旱为主,持续时间长。明清时期沱江流域的旱灾频度自北往南呈增强趋势,下游旱灾发生量最多,其次是中游,上游最少。受灾影响程度最大的区域是中游地区,其次是下游地区和上游地区。旱灾较多的县区依次为内江、荣昌、富顺、资阳、隆昌、仁寿、德阳、资中、金堂等地。
关键词:明清时期;沱江流域;旱灾;时空特征